安蘭老師讀愣嚴經筆記30以慈悲心待人,以慚愧心待己

知見不正的人,易染魔擾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這是把五蘊魔色蘊魔破了

佛對阿難說,如果修觀修止的人、修定力的人,止觀雙運,

色蘊盡了。盡是破除
,到這把色蘊破除了。

除色蘊就是證得了,見諸佛心,認識得到見地,能夠見到佛的心。

就像一面大鏡子,在空中能見其像,見到真實像,鏡中相。

 

 

 

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

要得天魔的擾亂,必須是大修行人
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種魔,都屬於人為的。縰然是天魔的困擾,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穩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會修行的人,

知見不正的人,易染魔擾
如有正確的知見和精進的修行,魔擾是不存在的。

 

  所謂魔擾是由貪、瞋等自我中心的執著而產生的,

我執越輕,離魔越遠


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但對修行者而言,
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

 

  五蘊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識。第一色蘊是指我們的肉體和肉體所處的環境,其餘四蘊則屬於心理活動,以及流轉於生死之間的精神主體。

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蘊魔的掌握之下,但他
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於業力的推動
如能去除貪、瞋、癡而出三界,便能脫離五蘊魔的範圍。可見
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

 

  所謂煩惱魔,是指我們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與自主的控制

所謂心不由己,心隨境轉,事事牽掛,
捨不得、放不下、求不得、丟不掉,都是出於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崇

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慚愧心待己


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情緒,煩惱魔便無可奈何。

 

  至於天魔,他在天上,和一神教的宇宙創造神並行,他有無限的大力,他的形象變化多端,可能以猙獰的面目出現,多半則以仁善的形態現身;不過他的目的,不論威脅利誘,都是要你脫離正道而行邪法

 

  佛法所說的天魔,是在修行者發起出離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時,魔宮震動,魔王發愁,因為即將有人出離三界,魔子魔孫減少,而佛法增長,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將,來擾亂修行之人

如果是大修行人,魔王也會親自出動
務期留住此人於魔力所及的範圍之內。

例如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過程

所以,
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擾
一般的俗人終日在煩惱及五蘊之中打滾,也在生死之中流轉,豈能遭致天魔的出擊?

 

當然,佛教也有重罪輕報之說,以及提前受報之論;

也就是說,
若不修行,惡報尚不會現形,一旦精進修道,發出離心,行菩薩道,就會引來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

也可能是宿世的冤親債主,恐怕你出離三界之後,對你控制無方、需索無門,所以提早討還你的欠債。

不過由於你的修行和發心的善功德力,能將本來是應該多生償命的,變成即生的病離,以此了結無量劫來的債務。

所以,這是基於因果觀點而言,不是無理的迷信。而且,佛教還是主張在災難降臨之時,盡量設法處理改善,以盡人事,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盡折磨。

佛法講因果也講因緣
過去的因,如果加上現在的緣,他的結果就會改變

 

  佛教不是定命論和宿命論,而是努力論

一切的災難與不幸的遭遇,都是來自過去所造的,

加上現在的未曾努力,不必怨天尤人,當以正常的方式作合理的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