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2離垢地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為大小乘佛教的中心。

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薩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

《華嚴經‧十地品》由於是詮釋登地的聖位菩薩於十地中,修行十波羅蜜及諸菩薩法的重要典籍,也是大乘佛教最富權威的一品經,故早在大乘佛教初期,西域天竺就有單行本在流通,名《十地經》,此經相當受古今中外的佛教學者重視。

 

根據《十地經論》顯示,菩薩登初地後,即捨賢位入聖流,因此,依出世間道的修行次第,須修戒、定、慧三學,而三學中以戒為首,故於初地分破無明,分証法身,見中道理後,於第二離垢地中,即應先圓修戒波羅蜜。

這是由菩薩修行菩提道的次第來立論的,因三學乃一切佛法的總綱,而戒律為修行的軌範,故菩薩登初地見道後,於修道(二地至等覺)中,首先最迫切者應先修戒學,戒為佛道根本,所以不能本末倒置,如人登樓,先由底層,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如此才能到達無學道的如來地,成就無上菩提。

 

由此可知,持戒不祇是一切善法住處,同時亦是成就無上菩提的根本。因此若不持戒,欲生善趣,欲得道果,無有是處,反之,若能嚴持淨戒,則能隨願生諸善處,得證道果。乃至證得究竟解脫。

菩薩二地,是離垢地。好比一個種子,要想能開花結果,就必須脫離那緊緊包覆在外的『殼』。這個『殼』就像是我們的『業』。

 

垢,是以「業」來說,離垢,就是要離「業的貪欲」之垢,離「瞋欲」之垢。當然還有癡、慢、疑、五種見等等垢,也就是所謂人的這些問題,和道的障礙,都叫做『垢』。離垢就是要我們出離這些污垢,那我們要如何做,才能清除這些污垢,才能不隨業造業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持戒」,「戒」是維護我們,以及維護我們的道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gercat2103 的頭像
    tigercat2103

    安蘭老師的西洋占星教學講堂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