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花都圖片精華欣賞 (20)
- Jun 01 Mon 2020 17:02
祕密花園
- Apr 19 Sun 2015 02:58
香水界的傳奇〜白羊座的現代香水之父Edmond Roudnitska
- May 09 Wed 2012 15:09
柔於雨,渺如煙,愁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
- May 04 Fri 2012 12:22
今天開出百香果的花
- Apr 08 Sun 2012 04:31
德語小班教學
德語小班教學
一位維也納音樂學院的徐老師 在維也納30年 丈夫維也納人 我想請徐老師教德語 六月開課 一次一小時 有興趣報名可以寫信給我 我在維也納住過半個月 當時真想自己會說德語多好 維也納是一個你還會想再去的都市
veronique621@gmail.com
- Apr 04 Wed 2012 01:59
四月之美 今早開的頑皮豹玫瑰
- Apr 04 Wed 2012 01:57
三月之美 我愛紫藤 法國蒙馬特的紫藤之愛 在家中實現我的夢
- Apr 16 Sat 2011 13:56
轉貼 法國的香水之都格哈斯 痞客邦 PIXNET 貓咪風旅行
[2006 南法、巴黎] 格拉斯(Grasse) - Fragonard
- Feb 24 Thu 2005 08:58
四百年王公貴族最愛的銀塔餐廳
- Feb 24 Thu 2005 06:31
左岸風情系列之8索妮雅的時裝店
- Feb 24 Thu 2005 04:06
虎斑猫貓窩附近
我住在巴黎蒙馬特山腳下呂思彥街,街口是個活躍有趣的露天市場,上午和黃昏各有兩場市集,好像歡樂的市場秀;人們為了滿足各種腹慾,興沖沖來探看各式鮮貨,連群鴿也擠來窮攪和,這些鴿子飽足後就忙著追逐做愛,可不就像法國人嗎? 最引我定睛垂涎就是賣魚的攤子,瞧瞧陳列的新鮮龍蝦,小龍蝦,活蟹,蚌類,田螺,蝸牛,,海膽,生蠔,扇貝,還有各種魚類,真恨不得做一頓『海龍王大餐』!不過,如此一來,可要和大筆法郎「吻別」啦!以後的日子只能餐風飲露囉! 法國人最怕吃有刺的魚,魚販賣魚去頭剃骨一氣喝成的藝術手法,三兩下取出兩片魚排哩!我做「馬賽魚湯」時,買了五、六種白肉魚,才見識這一招!最便宜算是是兩個新鮮大鮭魚頭,才賣十五法郎,相當六十塊新台幣哦!一位僑領告訴我,他特地來這市場買魚做生魚片,貨色新鮮可靠啊! 一日我和魚販買蝦,魚販們都穿著整潔白色長圍裙。整潔乾淨,本身就是美。當我付帳時,竟把鑰匙掉入接魚水的桶裡。魚販走來,蹲下身子,倒了魚水,拾起鑰匙,用潔白的大圍裙,慢條斯理把鑰匙擦拭乾淨,旁邊的顧客,看了都在微笑。 法國人常生食海鮮,舉國瘋狂的生蠔,由濱大西洋不列塔尼運來,用專門剖開生蠔小刀打開,滴入新鮮檸檬汁就可以吃了;一般當作前菜,自己從市場買來做,花不了多少錢!一日我去買生蠔,稱讚魚販鱒魚廣告漂亮,想不到她竟然送我鱒魚五吃的食譜;我腦海快樂的響起舒伯特『鱒魚五重奏』的旋律。其中一道為鱒魚『生魚片』的做法,叫『Carpaccio de Truite』。Carpaccio『卡帕奇歐』,這個義大利字外來語,包括吃各種生牛肉片,生馬肉片,生魚肉片。想來,人類還不懂用火的『火前時代』,日常飲食都生食呢!史前人類非常Carpaccio『卡帕奇歐』哦!魚販說,蝸牛肉生食好吃,沾美乃滋醬就可以了!啊,好一道蝸牛『卡帕奇歐』哦! 肉店左邊賣的是肉質鮮嫩,不帶油脂布根地夏侯列牛,和巴斯克豬的豬肉。左邊賣兔肉,雞鴨肉,小鳥肉,和現烤的烤雞;法國人做兔肉內外抹滿芥末再去烤,又香又嫩啊!秋季門口掛著各種羽毛依然豔麗的野味雉雞、野鴨,棕灰毛色柔軟的野兔。最裡面賣內臟,中國人和法國人,是少數吃內臟的民族!還有各種香腸,像大蒜香腸,里昂香腸,還有稱『香腸之家』的『萬里長城香腸』,大腸中塞著肉和綠色香料,像一條『溫和的花蛇』,盤了好幾圈在櫃台上;還有機器切片的火腿啦,醃肉啦,一碗碗各式肉醬啦,我還買過兔子肉醬哩!隔壁還有馬肉店,法國人還吃生馬肉呢!曾經不小心,把馬肉當牛肉吃,可不是誤把馮京當馬涼了嗎?! 一個棕髮中年女人,帶小狗來買烤雞;也許是老主顧,穿著白圍裙,正忙著工作的男人,突然把一塊肉從櫃抬後擲出,長毛狗直覺反應躍起,張嘴接個正著:嘻!一場『食物豔遇』,非常實惠!長毛狗三口兩口吃完,樂得直舔嘴,豈不是生動有趣的活廣告? 冬天時,市場常有個流浪漢,帶著一隻狼狗乞討;這流浪漢長得有幾分像希特勒,眉宇間帶著傲氣,腰板挺直,只有寒冷的冬天才出現,前面放了一個小錢筒。他冷峻的眼神,那裡像個乞丐,倒像個將軍!也許,人總有不濟的時候,『秦瓊賣馬』,英雄落魄的故事使我鼻酸!不過,這位乞丐『希特勒』,決心和愛犬堅守同一陣線。法國乞丐最偉大的美德,就是再窮也不會和愛犬分開。我常想,掛在薛寶釵頸上,沉甸甸的金鎖刻著『不棄不離』四個字,多累贅啊!如果掛在法國流浪漢愛犬的脖子上,豈不更合適?! 店面精緻的乳酪店是巴黎名店,林林總總,擺了上百種的乳酪;一進門的右手邊是軟酪,左邊為乾酪,有的乾酪,就像被大老鼠啃過,有很多大洞洞。還零賣各種小山堆的新鮮牛油,和一桶桶鮮奶油,優酪乳,鮮嫩的顏色和自然的香氣,感受生活的豐盈和美好,好像走到農業女神的腳下啦! 這兒有配乳酪的核桃麵包,榛子麵包,葡萄乾麵包,通常麵包店買不到,密實飽人,像個莊稼漢!法國不但有配乳酪的麵包,還有配乳酪的酒呢,更有台灣人喜歡的乳酪蛋糕!對專業的尊重,常表現在整潔的制服上;女店員全都穿著漿過畢挺的白色圍裙。法國人表相的浪漫下,卻是嚴苛要求規矩方圓,可一點也不浪漫哩!一絲也馬虎不得,經常表現「時時勤拂拭,無使染塵埃」的純淨之美。 賣蔬菜水果各攤販,全是身穿紅色長衫的阿拉伯人;遠遠就看到綠色蔬菜前,晃動的紅色身影。阿拉伯人快活熱情,水果攤上堆著滿滿桃子,杏子,草莓,櫻桃,葡萄;有次向水果商要個袋子,他竟然唱了起來:『一個袋子啊!一個袋子啊!』一隻鴿子趁小販沒注意,偷食剖開的甜瓜,樂不可支,另一隻膽小的鴿子觀望一陣,也忍不住來分享! 向陽的咖啡座每杯咖啡十一法郎,露天位子滿滿是人;背陽咖啡屋,一杯咖啡六法郎,連個鴿子、雀兒都不來,比『門可羅雀』的光景都還不如囉! 瞧瞧法國女人,一面喝咖啡,一邊撐開十個腳指ㄚ子,連腳縫都要曬夠太陽哩,這杯咖啡錢才算夠本了!咖啡座前一個小小三角安全島,有時有樂手自由演奏;一日來了一團『銅管樂隊』,一團男女老少三十人,戴著神氣雪白海軍帽,米黃亮麗西裝,小小三角安全島哪站得下,一字排開就站在街上「大鳴大放」;拖著菜車的觀眾,圍成一圈觀望,小孩樂得全身和著節拍搖擺起來! 平常,小小三角安全島就成鴿子『愛情秀』的舞台;公鴿求愛時,頸毛尾毛全部怒張,一付『一代好色男』的德性;中醫說鴿子性淫,多吃鴿肉容易淫亂;拉丁民族風流好色,說來都是鴿子惹的禍ㄚ! 最近看一部描寫蒙馬特市場的法國片,年輕的女主角『艾美麗』,表面拘謹,卻喜歡暗中搞小花樣。她住在蒙馬特市場中的公寓樓上;常去市場買菜,鏡頭特地拍出,她下意識把食指指尖一直插入市場賣豆子的筒子裡,流露出內心隱藏的潮騷!晚上,熄了燈,『艾美麗』拿起望遠鏡,偷窺對窗畫家鄰居,這位鄰居老兄,也一樣有望遠鏡,每晚一定在黑暗中遙望對窗一陣才入睡。 看了這片子,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每周日,都會有一個男人來市場賣望遠鏡,原來「望遠鏡」是一種「日用品」哦! 法國人買煙,得去『TABAC』,也就是『香煙店』。法國女人,很多煙不離手,比男人還抽得兇呢!除了香煙,還有煙斗,煙絲,打火機,瑞士刀等『香煙一族』。通常『TABAC』招牌旁,還掛著『LOTO』的牌子,傳神的翻譯是『樂透』彩卷,我常看到一位孤單白髮老婦,經常來買,『孵』個『樂透』夢也好,免得『潘朵拉』的盒子空無一物哦! 義大利店把中國本尊麵條水餃發揚光大,一天買了二十來個義大利水餃,新鮮柔軟的麵皮,小巧靈瓏。買回來吃,原來裡面餡是乳酪?!而中國速食店呢,一碗白飯可賣五十台幣呢!生意可好著,老法常買了帶回去吃;老法只會吃些蛋炒飯,春捲,糖醋排骨。中國人幹起活來,像上足了發條,不但全年無休,而且全家上陣!只有中國人嘛,才會天天讓法國人有飯吃ㄚ! 街角一家中國雜貨店,又髒又擠,很多物品堆得老高,得爬梯子伸長手自己搆拿,爬上爬下的顧客像一群猴子!放眼一看,可不是「人上有人,貨上有貨」?!怪的是生意好得不得了,也許可以來順便做做運動,也不錯吧! 自然食品店很流行,裡面賣『睡覺茶』,馬鞭草,菩提葉,或蜜蜂花做的,也賣中國的人蔘,沒有咖啡因的咖啡。一日,一位英挺的男同性戀『男人媽媽』,帶著兩歲調皮的『兒子』,來買幼兒食品;結帳店員也是位男同性戀;兩人之間眉眼溫柔,可真把我看傻了! 冬天一到,小狗穿上狗衣,也有戴棒球帽的牧羊狗,那頂帽子簡直是『量頭訂製』的嘛!雨天市場還可看各種『狗雨衣秀』;當然,市場狗屎少不了,我下意識走路,就能避開狗屎地雷。如果沒這項本事,就無法享受蒙馬特市場的可愛和快樂啦!
- Feb 24 Thu 2005 03:48
左岸風情系列之7熊貓替你拍照
- Feb 24 Thu 2005 03:35
左岸風情系列之6有機精油店
- Feb 24 Thu 2005 03:21
左岸風情系列之5在巴黎看時裝秀
- Feb 24 Thu 2005 03:10
左岸風情系列之4最後的浪漫畫家德拉克拉瓦
德拉克拉瓦故居 浪漫大師----德拉克拉瓦最後的畫室 一九九八年秋天,我初到法國,正碰上百元法郎舊鈔改換新鈔;舊鈔印著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浪漫畫家德拉克拉瓦的肖像,新鈔則改為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肖像。 德拉克拉瓦,是我最喜歡的浪漫大師;而藝術家的房子,對我而言,都有一種奇異的誘惑。德拉克拉瓦最後的畫室,成了我趁興探訪之地。 我搭地鈇四號線,在聖日爾曼佩德(SAINT—GERMAIN –DES--PRES)站下車。西元二千年,巴黎運輸局(RATP)慶祝地鐵一百年,選出九個地鐵站,標出九個主題,連結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這一站,正是選出的九站之一;主題是「創造」。 我下了車,發現在月台上玻璃櫥櫃中,排列長長一列書籍;其中有著德拉克拉瓦的畫冊,日記,當代大詩人波特萊爾對德拉克拉瓦著名的畫評。愛好文化的法國人,提醒眾人,這是創造法國文化最重要的地方。 從地鈇站出來,看到慶祝地鐵百年活動牌子,印著法國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和西蒙波娃的照片;他們最愛去的咖啡館「雙叟」和「花神」,就近在眼前。因此,地鐵口出來面臨的聖日耳曼大道,成了「二十世紀法國文化的搖籃」。 地鈇站出口,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堂---聖日耳曼佩德教堂。於西元五四二年奠基。十七世紀大哲學家笛卡兒長眠於此,他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話,影響法國文化非常深遠。德拉克拉瓦的葬禮,也在這裡舉行! 從地鐵站右轉,走到大教堂正面,再右轉就是教堂路,第一個左轉,就到佛斯坦堡路(RUE DE FURSTENBERG)。你會發現,這兒真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在十九世紀,聖日耳曼大道,是貴族們喜歡居住的地方。擅長描寫法國上流社會生活,十九世紀法國小說家,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持,就常到聖日耳曼大道,參加貴族的「沙龍」。 佛斯坦堡小小廣場,雖然平凡,但有股靈秀之氣。春天時,開著籃色和紫色的花。法國寫「廣島之戀」、「情人」的名小說家呂哈絲,也就住在附近(RUE SAINT-BENOIT 聖班諾路)。 從六號大門入內,往右走,從入口上二樓,就是畫家德拉克拉瓦的家。他的畫氣象萬千,但他的家卻平凡靜謐。1857年12月28日,五十九歲的畫家,搬入這楝房子。當時他為蘇比士教堂畫壁畫,但住在巴黎北邊,卻要到南邊教堂工作。健康己轉壞,為了工作方便,畫商艾洛HARO為他找到這楝房子,德拉克拉瓦一看就中意。 搬入這天,他在日記上寫道:「我住的地方真迷人,每天一早,陽光就從窗口灑滿一室。後花園中看畫室,令我滿心歡喜。」 花園中的畫室,是畫家親自繪圖、監工,和艾洛忙了一個夏天,也是德拉克拉瓦一生最後的畫室。1863年8月13日,六十三歲的畫家病逝在這宅中,以後住過一些人,最後這畫室面臨拆毀改建車庫的命運。 1929年,由畫家墨利斯丹尼(MAURICE DENIS)等人發起搶救工作,成立「德拉克拉瓦之友協會」,先租下舊居。1954年,捐贈國家;1971年,正式成為「德拉克拉瓦國立博物館」。 今天能來這兒參觀,心存感激!若不是墨利斯丹尼等畫家和收藏家遠見和努力,這個美麗又有歷史價值的畫室,恐怕早成車庫! 進入公寓得上樓左轉,買了張二+二法郎的票(約一百多台幣),在這接待處,有賣德拉克拉瓦複製畫,明信片,紀念品,和各種書籍;厚厚一本日記,和與作家喬治桑,詩人兼畫評家波特萊爾的信件,以及各種畫冊、名畫拼圖。 把票交給一位和靄的黑人,進入後,有一尊德拉克拉瓦的雕像放在角落。左轉入客廳,斜拚的木質地板,白色窗子,配著綠色牆壁,和同樣色彩的綠色曳地長窗簾。一進門,就看到一幅畫「瑪德琳娜在荒野」,就掛在兩扇窗之間,最顯眼的地方。 這幅畫只有頭部,畫中的女人閉著眼,散箸頭髮,但卻有著神祕朦朧的詩意。波爾萊爾評道﹕只畫出令人著迷的頭部,有不解超自然的美;是蒙神恩死後的光暈,還是心神激動昏厥後的平靜? 德拉克拉瓦結交當代許多著名的文人,像浪漫派作家雨果、大仲馬、斯湯達爾,以及象徵派詩人馬拉梅,波恃萊爾。他和年青詩人兼藝術評論家的波特萊爾更是親密。 客廳旁是書房,這也是到畫室必經之地。展示他去摩洛哥之行,帶回來許多食器,皮包,甚至還展示了一件摩洛哥的衣服。1832年,三十四歲的德拉克拉瓦,和傑洪伯爵BARON GERARD去北非旅行半年。他常去伯爵沙龍,伯爵對法國埃史學家香波里昂CHAMPOLLION非常著迷。畫北非異國情調的名畫,對後輩的高更造成震摵性影響。 我意外發現這兒有一張波特萊爾繼父歐戴克將軍的舊書桌,上面擺著波特萊爾的照片。波特萊爾在畫家過世那一年,發表「德拉克拉瓦生平與作品」。他最愛的母親,歐戴克夫人,也曾在這屋子住過。 看完這兒,得從另一扇門出去。這公寓雖是二樓,卻擁有一樓的花園。走下和畫室相連的鐵製樓梯,映入眼中可愛的花園,盛開著百合花。 1958年2月10日,畫家寫給表兄AUGUSTE LAMEY的信中說:「我喜歡我的畫室,我在這兒工作。」1859年,德拉克拉瓦在1859年,參加最後一次沙龍展的畫作,都是在此完成的。 在這兒仍保存畫家生前所使用的畫架、畫具、木製的大調色盤,仍留著各色油彩,和放畫具的小櫃子。這裡掛的畫很多,但有一幅我很喜歡的名畫卻是複製品,原畫掛在羅浮宮。 這幅畫從英國詩人拜倫一首詩中得到靈感,題為「沙丹帕樂之死」(LA MORT SANDAMPALE)。這是1827年,畫家二十九歲的作品,也收入我們高中歷史文化史內。這位亞述王戰敗自焚,而在死前,令人格殺他的寵妃、寶馬。一束寬大的光束,從畫面的左上角斜斜照到右下角。王一手支著頭,躺在艷紅色的床上,床的二角,有著兩個象頭的裝飾。 一個上身赤裸的美女,香消玉殞倒在床邊﹔畫的右下角,一個男人正舉起短刀,正要刺入全裸半跪美女喉間。左下角一匹披戴華麗的白馬,驚恐的睜大眼睛,面對死亡。右上角暗影處,王后為了尊嚴,不願死在刀下,寧可上吊自盡。這些死亡畫面,以「蒙太奇」手法,全放在一個畫面中;配上王漠然的眼神,更讓我感到「殉葬」是一種極不尊重生命的野蠻行為。 當時美術界的權威人士,看了這話,要畫家「驅逐惡魔」。我想中國殉葬的殘酷歷史鏡頭太多了,卻未曾看到畫家聲討的畫,只留下千千萬萬幅好山好水! 德拉克拉瓦的畫中,有著強大的激情。波特萊爾描述他的話,我印象最深刻----『他好像花束掩蓋下的火山口』。 這間畫室,寬敞明亮,又有頂上天光灑落下來。從一扇大窗望向花園,景色特別美。花園放置些桌椅,有一對情侶,正抱著擁吻。 莫內年輕時,對大師非常仰慕,正巧他朋友,就住大師樓上。莫內常從窗口,偷偷望去在花園的畫室;那一年,也正是大師在世最後一年。,以後,印象派崛起,這樣氣勢萬千大畫成了絕響! 走上樓梯,進入書房、客廳,進入一間並不寬大的玫瑰紅臥室,掛著紅色落地窗簾。一眼望見一位藍眼褐髮荷賽妮(MME RIESERNER)夫人像。她是畫家舅媽,丈夫是法王高級細木工。這位夫人穿著粉紅色薄紗衣服,畫中輕紗下隱約玉臂,非常迷人。 這兒掛了一幅畫「未鋪的床」,凌亂的床單,好像經過一場翻雲覆雨,呈現零亂後的平靜,引人遐想的神祕! 1863年8月13日上午九點,六十五歲的德拉克拉瓦在此辭世,身邊只有忠實的女管家珍妮。1835年,三十四歲的珍妮,開始成為三十七歲畫家的管家,一共為他工作了二十八年。 他常帶著女僕珍妮,去羅浮宮。詩人波特萊爾,就在亞述展覽館與他擦肩而過。他寫道﹕「我看到高尚、文雅、博學的德拉克拉瓦,正對珍妮解說亞述雕刻的奧紗,而她也格外認真聆聽。」 畫家斷氣的那一天,波特萊爾晚來一步;八月十七日,葬禮就在家旁的聖日耳曼教堂(SAINT-GERMAIN-DES-PRES)舉行,下葬在拉雪玆神父公墓(CIMETIERE DU PERE-LACHAISE)。 臥室壁爐上方,有珍妮以及她女兒的畫像。珍妮雖然是長相平凡的女人,但她的畫像,卻是這屋子最重要的一幅畫。 德拉克拉瓦一生未婚,波特萊爾說:德拉克拉瓦以繪畫做為他唯一的情人,也是他最充實的享受。他雖然有許多女性朋友,她們的青春,也騷動他的心;但他終究拒女人,走進他的生命! 德拉克拉瓦對女人的態度,或許和他的身世不無關係。1797年,他父親無法生育,畫家卻在第二年出生。謠傳藍田種玉的人,就是獵艷好手塔列朗大公TALLEYRAND,位高權重。他出生後,把他父親調到外地,十年後過世了! 德拉克拉瓦深受莎士比亞影響,畫了「哈姆雷特」的石版畫『哈姆雷特要追隨父親的影子』。他還畫了一幅自畫像,把自己扮成「哈姆雷特」。這幅畫以藍綠陰暗色調為主,不像其他畫色彩大膽華麗。我想,這是畫家內心深處的「陰影」,而一、個人最大們潛力,也正是從「陰影」中提練出來。 臥室隔壁小間,在一片直立透明玻璃上,畫著巴黎地圖,上面顯示出,德拉克拉瓦一生住過的地方,和他的畫室。 德拉克拉瓦遷居到此,就是為了聖蘇比士教堂SAINT--SULPICE的壁畫。從他故居走到教堂並不太遠,也有地鈇可達,站名就是SAINT--SULPICE。 這座古老教堂,前面種著許多粟子樹,有一座噴泉。「聖羅藺左岸店」,就設在廣場附近。四周有許多精緻店面,年輕設計師多在此推出新設計的時裝。 我從教堂左邊小門進入,教堂兩側有許多小凹室,幾乎都有壁畫。雖然光線昏暗,但眼光一掃,就知不是。我繞了半圈,都沒有找到,走到教堂正前方,穿過唱詩歌的人群,心中不免狐疑!一直走完右側,最後一間,天啊!就是了!站在德拉克拉瓦曾經站過的地方,生命最後兩年心力交瘁於此地,我的心狂跳了起來! 我敬畏抬起眼,看「雅各與天使搏鬥」!那氣勢和筆法,和其他的畫是多麼不同,充滿了生命的巨力!這時的大師,也正和他孱弱的健康搏鬥。 雅各與天使,在濃蔭蔽天的橡木林間打鬥。雅各使出全身蠻勁,用頭抵住天使的胸部。左手抱住天使,右手被天使左手抵住;但天使的右手,卻抓住雅各左腿窩。 天使賜雅各名為以色列,他是以色列人的祖宗。但雅各腿因此跛了,從此以色列人不吃大腿窩肉。我看得入神,不知何時來了瞻仰名畫的人群,有人捻亮了燈。 另一幅畫,畫兵士躍馬入寺廟,灰色的駿馬前蹄揚起,赫力多HELIODORE仰面跌落在樓梯下,紅色披肩散落在地方,間不容髮之際,騎士揚起刺刀,就要朝他心窩刺下去。天使像從樓梯上門外衝入,奮不顧身,像一道黑旋風撲下!力道過強,樓梯上穿過的紅簾仍揚起未落下。把最緊張一剎那全呈現出來,就像充滿張力武打片讓你看得張目結舌!龍騰虎躍的生命力。 一位年輕作家劉澄,在書中提及,到羅浮宮,特地看德拉克拉瓦的畫。羅浮宮的畫,多得像貼郵票一樣,一次看一個主題,不致眼花撩亂。如果比較悠閒,也可以晚上看羅浮宮,到晚上九點三十分才關門。但只限週一和週三,週一部分封館,週三是最聰明的選擇。不但門票便宜,只須二十六法郎(約台幣一百三十元),下午三點以後,票價一律降為二十六法郎。白天購票大排長龍,要四十五法郎(約台幣二百二十元)。 在玻璃金字塔下,有中文說明書。到二樓(法國人稱一樓),到十九世紀,法國繪畫部門。 在這看到「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河水是生死之河。畫中穿大紅袍,是己故羅馬文豪維吉爾,帶著活人但丁,越生死河遊地獄!這個鏡頭,就是地獄之旅的開始啊?!能想傢這幅畫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沙丹帕樂之死」,非常巨大,可以坐在椅子上,慢慢佽賞。垂死美人赤裸玉体,倒在火紅的床上;黑奴猛力殺掉驚惶的白馬。在生與死的混亂中,各種顏色都在互相燃燒。 「自由領導人民」,象徵自由女神的婦女,衣衫半落,豐滿的雙乳全露,但比比看「沙丹帕樂之死」的寵妃,這位自由女神只像健壯的農婦,充滿了生命力,卻沒有寵妃那種玩物般的美艷。女神右手邊是畫家,還戴著禮帽打仗呢! 「阿爾及利亞婦女」,也在同一展覽室。巴黎有許多白膚的阿爾及利亞人,來自北非,也是法國籍;我慢慢學會分辨。這幅畫回教風格,多妻制國家,女人像金絲雀般養在深閨;這畫走出歐洲人眼界,開拓以後的莫內,把眼界更伸向亞洲,畫了「日本橋」。高更則遠走大溪地;法國畫走出了國界。雷諾瓦非常喜歡這幅畫,他宣稱能聞到畫中婦女身上的香味。 從羅浮宮出來,往塞納河方向走,就是藝術橋。這是唯一沒有車輛通行的橋,有次我在橋上,看到大型藝術展,展出巨大的泥塑藝術品;巴黎市長希望市民在街上就能「碰」到藝術品,藝術品甚至要走入開放空間。 站在藝術橋上,看著塞納河河水映著有四百年歷史的「新橋」,感受巴黎靈秀;在夏天的夜裡,是我喜愛私房旅遊的方式哩! 吳安蘭
- Feb 24 Thu 2005 02:44
左岸的風情系列之3西蒙波娃娃與呂哈絲
- Feb 24 Thu 2005 01:19
左岸風情系列之2調色盤咖啡
- Feb 23 Wed 2005 22:25
左岸風情錄系列之1左岸的書香與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