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blue.lins.fju.edu.tw/mao/works/mylibrary.html
「我的文學書房」是你的文學書房

洪承理
文學是文化的基石, 沒有文化的都市充其量不過只是個水泥叢林。
位於台北市建國建國南路二段201號的「我的文學書房」, 企圖成為文化沙漠中的另一片綠洲。有別於金石堂書店的傳統模式, 走進「我的文學書房」, 沒有刺眼的燈光、喧囂的人聲以及收銀機忙碌的聲音, 有的只是柔和的照明、令人陶醉的音樂、濃郁的咖啡香以及一個個的愛書人。
經過了二十二年的經營, 金石堂書店決定向市場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當年首創暢銷書排行榜, 把圖書當成商品, 吸引人群走入書店, 不祗是為了挑一本讓自己成長的好書, 而是為了挑選一本榜上有名的書, 讓自己跟得上流行, 趕上現代的腳步。
而今, 經過了歲月的檢視、社會的考驗, 金石堂書店屹立不搖於台灣的書店圈, 在文化界佔有一席之地。「我的文學書房」負責人顏薰齡認為, 文學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文藝復興必然是建築於文學之上而成。因此她決定推出「我的文學書房」, 為台灣的文藝復興做準備。從公益的角度出發, 把連鎖企業的金石堂書店, 奉獻給社會, 為下一代的閱讀紮根。
圖書館依傳統的學術界限, 分門別類排序書架; 書店依照銷量排列書籍, 以出版社、作者排序。讀者總是迷失在一排排的書架之間。「我的文學書房」沒有暢銷書排行, 以文學主題作為排列的依據。用「飲食文學」、「兩性文學」、「中文古典」、「西洋當代」等主題鮮明的標示, 向愛書人招手。
整間書店都是文學, 融入人群的文學、生活化的文學。來到這裡, 沒有壓力, 也沒有束縛, 單純地享受閱讀的樂趣以及浸淫在書海的快樂。沒有商業財經的市儈氣息, 也沒有電腦機械的壓迫感, 整間書店都是文學, 無邊無際的文學。
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書房, 依照自己想法佈置的書房; 「我的文學書房」把它奉獻出來, 成為你的文學書房, 屬於讀者的文學書房, 自由自在不容打擾的書房。
「我的文學書房」為讀者佈置閱覽主題, 從一本書向外延伸, 不論是書中所提及的典故, 或是主題相近的, 甚或是作家全部所有的作品, 從繁體字到簡體字, 一次全部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二樓舒適的沙發座, 古色古香的原木長椅, 讓人忘卻塵世間的紛擾, 而抱著一本好書, 消磨一個慵懶的午後。而當沙發椅撤下, 此時這搖身一變又成了文化交流的小演講廳。每個週六下午, 總有個大師駐足於此演講, 傳遞知識, 經營文化。
不定期地舉行新書發表會, 讓知名度低但充滿潛力的作家有一個讓大家認識的機會。讓作品不再只是默默地擺在書店的一隅, 而是光明正大且備受尊榮地占有聚光燈。在大量出版的台灣, 也只有這樣子才能夠不讓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就此埋沒在泥土中。
「金石堂不僅僅只是家書店, 它是一個媒介, 一個通路。而『我的文學書房』從中延伸出, 則是一個文化圈的地標。」顏薰齡自豪地說。二樓附設的咖啡廳旁的架子上, 有著一整櫃的作家專屬咖啡杯。「只要拿著他專屬的咖啡杯, 我們就提供無限量的咖啡。我希望能讓作家在這裡寫作、思考。甚或只是單純地啜飲濃醇的咖啡都可以。我想呈現的是, 當年明星咖啡屋的風采。」濃郁的咖啡香不斷地從二樓散發到整間書店, 讓人怎忍心拒絕這誘人的邀請。於此同時, 也許, 作家跟讀者會在這裡相遇。讀者會因為作家來到這裡, 而作家為了咖啡來到這裡, 「我的文學書房」自詡為一個文化集散地。
一般的消費者, 如何才會走進書店?
台灣的閱讀人口正逐漸在縮減。電視媒體的大量傳播, 沒有間斷的資訊爆炸, 讓人沒法鬆口氣停下來好好的讀一本書, 嗜血的媒體又怎麼會對文化有所關懷? 「我的文學書房」想將閱讀推向大眾, 那麼大眾又該如何回應?「我的文學書房」主打的不是十八、十九世紀的古典文學, 而是貼近普羅的大眾文學。期待讀者為了自己, 也為了文化, 走進「我的文學書房」選本書, 享受閱讀。
現在的連鎖書店一間跟著一間開, 有的甚或與商場結合, 而「我的文學書房」卻不然。「『我的文學書房』沒有辦法複製, 也不能複製。」顏薰齡說。「我的文學書房」的擺設以及氛圍, 有著其沒有辦法複製的難處。自輔大圖館系畢業的她, 將所學應用在書店的經營上, 可說是無往不利。從選書, 進書到主題的訂定, 書店的規劃皆出自於她的手筆。每一個主題的選定、每一個延伸閱讀的發展, 都有著顏薰齡個人獨有的風格。不過, 顏薰齡正有計畫的培育有著相同理念的愛書人, 準備打開主題書店的市場。「主題書店將會是我未來發展的目標。」是的, 厭煩了一般書店千篇一律的進書模式嗎?走一遭「我的文學書房」會讓你感到「書店不再只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