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全新定義?
一位大學沒念完的紐西蘭青年,挑戰最基礎的物理學概念!
撰文╱王心瑩


8月出版的《基礎物理通訊》期刊中,刊出了一篇著名物理學家惠勒(John Wheeler)稱之為「大膽」的論文,不只讓世界上幾位最頂尖的物理學家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將會改變我們對於時間本質的理解,以及時間與運動、古典力學與量子力學甚至宇宙學之間的關係。

這篇論文是由一位27歲的紐西蘭青年林茲(Peter Lynds)所提出,目前在威靈頓的一所廣播學校擔任助教。怪的是,作者似乎根本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因為他只上過六個月的大學課程,竟打算要解答著名的「芝諾弔詭」,這是2500年前由希臘哲學家、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所提出,2500年來,有許多哲學家、物理學家與數學家用各種方法解釋芝諾的四個弔詭。林玆用來闡釋芝諾弔詭的立論基礎,乃是對於時間本質的新概念,而且他還以此為基礎,試圖挑戰物理學領域之中與時間有關的一些問題,包括量子力學,以及由著名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所建立的宇宙論與「虛數時間」等概念。

創見 or 胡扯?

聽起來很不可置信。就連與林玆接觸過的許多物理學家都認為,他的東西看不出有什麼重要性。林玆的論文被接受的消息傳出後,有一位曾經跟他接觸的物理學家,特別與《基礎物理通訊》期刊聯繫,說他連大學文憑都沒有,試圖要說服期刊拒絕刊登這篇論文。不過,論文的一位審查委員、瑞典維克休大學的應用數學系教授赫倫尼可夫(Andrei Khrennikov)說:「作者的工作與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很類似。我覺得這篇論文非常有趣,且對於釐清古典與量子物理理論的一些基礎觀點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我認為,這篇論文的作者,對於時間連續性在動態過程的標準物理學模型上所扮演的角色,做了非常重要的研究。」

曾與愛因斯坦和費曼一同做過研究的著名物理學家惠勒,也對這篇論文感到印象深刻,他說,他很欣賞林茲論文的「大膽」,也注意到「在過去」就常有像林茲這樣年紀的人「推動物理學的新領域向前邁進」。

然而,稍早有一名審查委員對這篇頗受爭議的論文抱持不同意見︰「我只讀了前兩段就知道,作者根本就不懂或誤解了基礎的分析與計算方法,才會有這樣的論點。很抱歉我不想浪費任何時間繼續讀下去,建議就到此為止,退稿吧。」

林玆到底說了什麼,讓物理學家有如此天差地別的不同看法?

如何闡釋芝諾弔詭?

在了解他所提出的論點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何謂「芝諾的四個弔詭」。第一個弔詭是阿基里斯與烏龜弔詭,希臘戰士阿基里斯跟烏龜賽跑,烏龜說,如果牠比阿基里斯先跑10公尺,那麼阿基里斯永遠都追不上牠,因為只要阿基里斯跑了10公尺,這時烏龜就又多跑了幾公尺,若阿基里斯再跑到烏龜曾經停留的點,烏龜一定又跑到阿基里斯前面去了;看似有理,但要怎麼說明為何如此呢?第二個是二分(dichotomy)弔詭,是說你永遠不可能抵達終點,因為你為了抵達終點,必得先跑完全程的一半,而要跑到全程的一半,你又得跑完一半的一半……如此一來,你永遠跑不到終點;甚至可以說你根本無法起跑,因為若要起跑一小段距離,你就得移動那一小段距離的一半,似乎永遠無法開步跑?

第三則是飛矢(arrow)弔詭,在任一時刻,飛矢會佔據著與它同等長度的空間,就這個瞬間而言,飛矢可說是靜止不動的;如果每一個「任一時刻」飛矢都靜止不動,那麼飛矢應該一直不動。怎麼可能如此?飛矢應該不斷往前飛啊!第四是競技場(stadium)弔詭,假設時間有最小不可分割的單位(這是自古以來的基本假設),現在有三輛車子,在單位時間內,一號車向左移一個車身,二號車不動,三號車向右移一個車身,於是一號和三號便相差兩個車身,那麼一號和三號車在過程中相差一個車身時,需要花費基本單位時間的一半,但這與基本的單位時間假設相衝突。

林玆要闡釋這四個芝諾弔詭,所持的基本論點是,對運動中的物體而言,並沒有所謂的「任一時刻會位於某個確定位置」,因為物體的位置會隨時間不停地改變。他解釋道︰「這樣想應該比較能夠理解,無論時間間隔多麼小,或者物體在某段時間間隔中運動得有多慢,它還是在運動狀態中,位置還是不斷在改變,因此,無論時間間隔有多短,運動物體沒有所謂在任一時刻、某一瞬間擁有確定的相對位置這回事。」

從芝諾到牛頓乃至於今天的物理學家,在討論運動的本質時,無不假設「運動中的物體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位置」,而林茲則認為,便是因為假設時間可以凍結在任一時刻,此時運動中的物體位在一個確定的位置上,因此芝諾弔詭中那種不可能發生的情況才會成立。

林玆也指出,無論如何,某段時間間隔一定可以用一個時間範圍來表示,不能只說是「一瞬間」的單一時刻︰「舉例來說,如果有兩個獨立事件分別測得發生在1小時或10秒鐘,這兩個數值應是指兩事件分別發生在1~1.99999…小時之間,以及10~10.0099999…秒之間。」因此,林玆可以很直接地解決類似「飛矢弔詭」的問題。一位著名的牛津大學數學家評論道︰「這真令人既驚訝又意外,不過他是對的。」

林玆繼續將他所提出的概念推到物理學的其他方面,包括量子力學及霍金所建構的宇宙學,不過面對林茲所提出的挑戰,霍金還沒有回應。

關於這篇奇特的文章,台大物理系教授高涌泉說,由於文章裡頭沒有任何數學式,乍看之下很像是一篇哲學論文,就一些問題的基本概念進行闡述與論辯。然而,當年愛因斯坦提出開創性的相對論,不只闡釋全新的概念,還包含有數學基礎,因此後來能夠推演出完備的理論。林玆論文的爭議應該函括了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他能提出數學架構來詮釋他的論點,才能說服更多物理學家,否則爭議難免。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林世昀博士則指出,一般哲學論文用字遣詞的定義總是十分清楚,但林玆這篇論文看似「哲學」,卻在使用某些名詞時定義不清,造成意義上的混淆,而使前後說法、甚至與現有實驗結果出現矛盾。林世昀認為,如果能寫得更嚴格、更清楚一點,消除所有看來可能自相矛盾的說法,其他人才有討論的空間與價值。

「心靈捕手」物理篇

一個27歲青年,沒有學院的物理學訓練,更別提大學文憑,而今居然有人認為他能夠與愛因斯坦比美,物理學界也有許多人正在打聽他的底細。不過除了要有怪傑,還要有像是電影「心靈捕手」中的數學教授一樣的伯樂,能夠識出千里馬才行。林茲最初是與住在威靈頓的物理數學家葛里格生(Chris Grigson)討論,如今葛里格生教授已經退休,他說︰「我必須承認,這個概念很難理解。他所鑽研的問題,是一個多數人認為已經有確定答案的領域。」雖然剛開始葛里格生澆了林玆一盆冷水,不過他跟其他人不一樣,還是不斷鼓勵林玆,而且盡可能找時間跟他討論物理問題,興致盎然地參與他的思辯過程。林茲最早也曾與現已退休的澳洲知名科學哲學家史瑪特(Jack Smart)聯繫,林茲說,史瑪特會寫很長的信鼓勵他、跟他討論問題。林茲說:「學術界應該多幾個像葛里格生和史瑪特這樣的人。」

林茲的論文仍有爭議,他到底是一代奇葩,抑或轉眼殞落的流星,有賴「時間」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