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4慧燄地

唯識宗一句話說:『所知本非障,被障障所知』

《華嚴經》云: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
菩薩四地,是燄慧地。在此地的菩薩,原來的菩提已經展現了,在這裡進入到智慧的修養,慧性熾盛如焰。

『燄慧』,就是像火焰,要使得這個智慧,能展現出它的力量來,有如太陽的輻射一般。

學佛為了斷煩惱,智慧的火燄就能燒掉煩惱的薪柴,這就是讀經心領神會的快樂,這樣的快樂也讓我們更想精進,得到更強大的智慧的力量。

第四地的菩薩這時所具有的智慧,足可用以焚燒他在第三地時還不能去除掉的解法慢薪。如同本分中所說「不忘煩惱薪,智火能燒故」,這是把初入第四地的菩薩所證得的智慧,比喻作能燒煩惱的智慧之火;並把困擾前地(即第三地)菩薩的煩惱——解法慢——比喻為被智火焚燒的柴薪。

焰慧地的「焰」,是指慧焰,即智慧之火焰,也就是「根本智火」。唯識宗一句話說:『所知本非障,被障障所知』,所知的境界自身,不能說是障,由於自己心理的執障,才障蔽了所知的真相。

第四地菩薩的「初入證智,能燒前地解法慢薪」;這表示,以初入第四地的菩薩所證得的智慧,只能夠用以斷除第三地的法愛愚——解法慢薪。也就是自己對佛法了解高慢的心態。

四地修行菩提分法所要滅除的煩惱是「一切根本煩惱和隨煩惱」。「根本煩惱」,梵語mula-klewa。又作本惑、根本惑。略稱作煩惱。指貪、瞋、痴、慢、疑、惡見六種根本之煩惱。《成唯識論》卷六云:「此貪等六性是根本煩惱攝故,得煩惱名。」

隨煩惱有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無慚、無愧、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二十種。

菩薩在四地之前,道心都還是會起變化的,要在進入了四地之後,才開始穩定下來,然後繼續向上慢慢增上修行。所以,菩薩一地到四地,稱為變化位,進入四地了,是定位。意思也就是菩薩修行到了這裡,將不會再起變化生起退轉心,再向後退了。就好像心定下來了,不會再猶疑不前、或是害怕了。所以,自此開始,將開始向前、向上昇進。所以,四地到七地,稱為提昇位。而從八地一直到十地,稱為增上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