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16
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
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
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
如來對阿難說:正如你所說,地、火、水、風四大的相和相應,生成了世間種種事物以及種種變化。阿難,如果這四物質沒有相合相應,那麼它們也就不能與其它種種物質相和相應發生作用,就像虛空不與種種塵物相和相應。如果這四大物質相和相應一起發生變化,那麼,它們從始至終都在相作相成,相生相滅,生起死去,死去生起,生生死死此起彼落,像火輪一樣旋轉,沒有瞬時的停息。
何謂「我身」四大和合「假我」?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風者 ,這是組織人體的元素。
大 ,是說地水火風四者 ,普遍於人體各處 ,且在地水火風四者之中 ,又各有其他三種元素 ,故曰大。所謂地大者 ,即是我們人體上的筋、骨、齒、毛、爪等 ,凡堅硬性者 ,皆屬於地大。
人體上的水份、汗液、唾液、痰、涕、淚等潮濕性者 ,則屬於水大。
體內的體溫是溫暖性的 ,屬於火大。
呼吸為流動性 ,屬於風大。
人的身體 ,就是由此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的 ,因此 ,四大是組織人體的元素 ,如有一種失調 , 就會產生生病無力感。
五蘊假我 ,此四大即是五蘊中的色蘊~~物質 ,無論是外現的山河大地 ,內有的身體形骸 ,都是剎那剎那在變壞 ,四大分散 ,此身潰爛 ,所謂我者在那裡 ?
這是就物質的色蘊非實而言假我。
次就精神方面而言 ,凡舉心動念 ,都屬於精神作用 ,這個精神作用 是由六識妄心而起的 ,則此妄心 ,即是剎那生滅 ,轉變無常。
因此 ,雖然存在著一個活動的「我」,但畢竟是假有的。
四大皆空,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譯,也叫“四界”,具體指的是地、水、火、風。
印度古代認為這四種是構成一切物質的元素,故名之為四大。
佛教所稱四大,除含有上述意義外,主要指的是堅、濕、暖、動四種性能。就是說:地的屬性是堅;水的屬性是濕;火的屬性是暖;風的屬性是動。這四種屬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
從身體的組織來說:皮肉筋骨屬於地大;精血口沫屬於水大;體溫暖氣屬於火大;呼吸運動屬於風大。
佛教認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滅,成壞無常,虛幻不實。正是基於人的身體是四大的組成物,四大最終分離而消散,所以人就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本體存在。
《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所以說:“四大皆空。”
同時,佛教之所謂“空”並不是說待人死後四大分裂才說它是空,而是在未死時,也是四大假合,也是空的
而佛教所以說“四大皆空”目的即是旨在建立“無我”的教義。
真正解脫之道,我們必須修菩薩之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能秉持菩薩之悲、智、願、行的信念,“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悉離苦”的悲行,因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無智不成大悲,有了智慧才能發揮無窮的毅力與慈悲,如此才能合乎佛法中的“悲智雙運”。
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