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止觀的內容分為十章,第一具緣、第二呵欲、第三棄蓋、第四調和、第五方便、第六正修,由此可見,從第一至第五是前方便,到了第六才開始正式修止觀。

 

在唐朝的時候,華嚴宗的賢守法藏大師,就引用本書來解釋『大乘起信論記』。淨土宗的善導大師,在寫『觀經疏定善義』的時候,也依『小止觀』來解釋坐禪的方法。

華嚴、禪宗、律宗、淨土宗的大德,對於『小止觀』的重視可知!尤其韓國、日本等地更甚!

近代的歐美人士,卻對止觀實踐的坐禪法,極表重視,既於西紀一八七零年,就有『小止觀』的上卷英譯問世。又一九五一年,更有法文『小止觀』的全譯,在巴黎出版。還有德文『小止觀』的全譯本,保存於西德魯魯大學擬出版。又一九七二年,日人岡倉天心,將英文『小止觀』的全譯稿,寄存於美國波斯頓美術館。

具緣第一。呵欲第二。棄蓋第三。調和第四。方便行第五。正修行第六。善根發第七。覺知魔事第八。治病患第九。證果第十。

本書的十個內容,

首先是具緣第一,就是修習止觀必須具備的因緣條件;

第二是呵五欲,就是呵責色聲香味觸這五欲,使修行人不受外境的影響;

第三是棄蓋,就是棄除貪欲、瞋恚、睡眠、掉舉、疑這五蓋,使內障不起;

第四是調和,即外調飲食、睡眠,內調身、息、心;

第五是行五法,行欲、念、進、慧、一心這五法,使所修的一切法門都能成就。

以上五者,是修止觀的前方便;

第六是正修止觀;

第七是善根發,在修習止觀的過程當中,會有一些善根開發的情況發生;

第八是覺魔事,就是要知道一切魔事的內容;

第九是治病患,病是障道因緣,所以要知道如何對治病患;等到一切魔、一切病都去除之後,就能夠證果,所以

第十是證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