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金剛經 (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10

我身我心,乃業力之所成。

 

諸法無生亦無滅,亦復無來無有去。

佛常用問句引導阿難的思考,一串的問題連續發出,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9我的心,不是我的心

 

這一段經文非常重要。

我的心,不是我的心。

真是一個很聳動的題目,佛解釋為何他要對阿難這麼說。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8

這是放完光之后,佛就敕令給文殊師利菩薩,化身佛說的這個楞嚴咒,

文殊菩薩持著這個咒去救護阿難。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7

首楞嚴是梵語,印度話,翻我們中國話叫大定。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6

阿難的無法領悟,也是我們也看不懂的地方。

 

佛放光現瑞,欲令阿難即刻明心見性。阿難不悟,佛就說二種根本。

佛放了光,也顯現了根本,但阿難還是執著他的識心。最後佛呵斥阿難說:「阿難!那不是你的心。」好像放光一樣,這一聲呵斥,也是一種無言之教,用來喚醒阿難。佛要避開阿難的評判、計度、爭論的識心。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3

不迷是慧,不取是定,不動是戒

總而言之,其實《楞嚴經》它這個三昧包括了「戒定慧」三學,所以蕅益大師說:「若無出世的妙戒,決無出世的妙慧;若無中道的妙慧,并失中道的妙戒。」大乘的戒定慧是互相攝受的。

在佛教裏,最重要的是「戒律」,戒就是「止惡防非」──止惡,止住一切的惡,把惡事都止住、停止了;防非,防備著有過錯,非就是「過錯」。做得不對了,這就叫「非」;做得對了,這就叫「是」──也就是「諸惡莫作」,所有一切的壞事都不要做;「眾善奉行」,所有一切好事都要去做。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  2如來

如來:如,是「無所不如」;來,就是「無所不來」。

「無所不如」這個「如」,就是一個法的本體;佛法的本體就是個「如」,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楞嚴經》筆記  1

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十九個字是這一部經的名字、題目,加上最後這個「經」字,總計有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這一部經的名字。

 

佛又說過:「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這是《楞嚴經》裏邊所講的。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

睡前看著淨空法師說經,談到自己遇到很多的毀謗,聽了真是讓我十分的心疼啊。

當然,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的更是是非人,唯恐天下不亂,給眾人帶來煩惱河。這樣的惡口造業,實在不該。

法師說,這都是以前頑皮,毀佛像,當玩具,種下的惡因,又愛打獵殺生。

如今的果報算是重罪輕罰啊,說著哈哈大笑起來。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十法界

 

 

十法界 法界是世界的別稱,包過無量無邊眾生。

十法界分為四聖與六凡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第八識-5

 

兄弟八個一個呆,五個門前做買賣,

一個在家出主意,一個司帳管錢財。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第八識-4

 

 

    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熏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熏所緣,所以有所藏義。第七識恆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第八識-3

 

 

阿賴耶識,意譯為“藏識”。

為佛教大乘唯識宗的內在心識的第八識﹐是世界和眾生“自我”的本源﹐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子﹐也是輪回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第八識-2

 

八識是怎麼回事情?要說起來就很費事,相宗的典籍最富,說得很清楚,那真正是世間最究竟、最圓滿的心理學,我們略略的了解它的性質就得受用。

阿­賴耶含藏習氣種子,你經歷的事情會記住,那什麼原因?你所經歷的事情,阿賴耶是個倉庫,是個資料室,全部都在資料室列成檔案,無量劫來你起心動念都有檔案,在你阿賴耶識裡­頭含藏著,有的時候年代久了,自己都不記得,可是檔案在那裡是清清楚楚

起心動念,阿賴耶識裡頭都已經做成檔案,比電腦可靠,電腦電源斷了它就沒有,阿賴耶識永遠不斷,這­是我們要曉得。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第八識-1

第八識

 

藏識,就是我們所做的善惡的種子,都藏在第八識裏頭。

你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止觀  5

把心安住在正念當中,不起絲毫恐懼之想。觀察四大本空,五蘊非我,不再貪戀,愛惜自己的身命。如此正心不動,思惟魔境界的自性本空,佛境界的自性也空,在空性當中,無論是魔境界還是佛境界,都是平等一如的。沒有魔境界要捨,也沒有佛境界要取,安住在這不取不捨的平等法性中,魔境界自然消滅。

初發心修習止觀的行人,最好親近善知識,因為善識是善於辨識魔事的人。否則當魔入心時,往往令人心神狂亂,呈現時憂、時喜的狀況,若日久成病,還會令人喪命。

了知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空無所有、不執取病相、寂然安住,就能對治。

漢傳佛教除了禪宗(祖師禪) 的揉和東方儒家文化之後北傳的大放異采,也有很好的傳統原味(如來禪)的禪修著作,天臺宗智者大師  (538-597 A.C) 整理的《小止觀》便是精簡的指導自學手冊之一。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止觀  4

內在的心識,陷入昏暗叫做睡

五根進入暗蔽,四肢關節隨意放縱睡熟叫做眠

由於在這種身心昏昧、不自在的情況之下,是無法修習止觀的,所以稱為睡眠蓋

睡眠蓋能破除今世真實之樂、後世生天之樂、以及涅槃究竟的安樂。這個惡法,是最不善的。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止觀  3

 

瞋是失去一切世間和出世間善法的根本,也是墮三惡道的因緣,是法樂的怨家,是善心的大賊,是種種惡口的府藏(種種惡口都從瞋恚起,所以稱為府藏)。

如果修行人在打坐的時候,想到這個人曾經惱怒過,我曾經惱怒過我最親愛的人,或者讚歎我的怨敵,這就是現前的三惱。如果再加上過去的惱我、惱我親、讚歎我怨,和未來的惱我、惱我親、讚歎我怨,就一共是九惱。

這九種惱怒,使我們生瞋;若是瞋心不能化解,就轉為憤恨;若是憤恨難消,就形成怨結;形成了怨結以後,就想到怎麼去報復他、傷害他、激怒他。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止觀的內容分為十章,第一具緣、第二呵欲、第三棄蓋、第四調和、第五方便、第六正修,由此可見,從第一至第五是前方便,到了第六才開始正式修止觀。

 

在唐朝的時候,華嚴宗的賢守法藏大師,就引用本書來解釋『大乘起信論記』。淨土宗的善導大師,在寫『觀經疏定善義』的時候,也依『小止觀』來解釋坐禪的方法。

華嚴、禪宗、律宗、淨土宗的大德,對於『小止觀』的重視可知!尤其韓國、日本等地更甚!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止觀  1

許多人談修行都知道「止觀雙運」,

   般若慧的修習可以分為聞、思、修三個階段,聞慧是由聽聞正法而得的「緣起性空」的正見,思慧是由對實際事物的思辨歸納得到性空緣起無礙的義理,因為已經深解空義的內涵,不再為名詞的不同而困惑,這稱為空勝解,研究佛法的了義說而能應用於日常身心的觀察,多能得此受用,並且在解說佛法時,能夠觸類旁通,顯現辯才無礙的智慧,有時稱此為「大開圓解」。

止觀法門,

止--止於一念。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