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金剛經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止觀  1

許多人談修行都知道「止觀雙運」,

   般若慧的修習可以分為聞、思、修三個階段,聞慧是由聽聞正法而得的「緣起性空」的正見,思慧是由對實際事物的思辨歸納得到性空緣起無礙的義理,因為已經深解空義的內涵,不再為名詞的不同而困惑,這稱為空勝解,研究佛法的了義說而能應用於日常身心的觀察,多能得此受用,並且在解說佛法時,能夠觸類旁通,顯現辯才無礙的智慧,有時稱此為「大開圓解」。

止觀法門,

止--止於一念。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華嚴經筆記  清涼國師  華嚴四祖

 

唐代清涼國師

澄觀一生著有《華嚴經疏》等書四百餘卷,講《華嚴經》達五十遍。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境緣

澫益大師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境」是指物質生活環境,「緣」是指周遭人事環境。其實境緣的好醜存乎一念。

一念覺,周遭的人事物皆屬真、善、美;

一念迷,周遭的人事物就成為妄、惡、醜。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談佛經小故事

【不昧因果】

你看禪宗,看《五燈會元》、看《傳燈錄》,裡面很多故事。

《五燈會元》中記載:唐朝百丈禪師有一天上堂,下座後,各人都已散去,獨有一老人未離去。百丈問他做什麼。他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精,迦葉佛時曾是這裡的住持,有個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因此便墮野狐身五百世,無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

百丈說:「你來問我。」那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十二因緣

 

一切事情的成就必須具足因緣因是來自內在的原動力而緣則是外在。

因是主因,緣則是助緣。因緣不具足,任何事都不可能成

功。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生忍與法忍無生法忍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苦集滅道

 

四聖諦

梵文चत्वारि आर्यसत्यानि

又稱四真諦四諦),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讀地藏經筆記  四無量心

慈悲喜捨-人類情緒最美感的展現

 

慈悲喜捨是修止觀的基礎,不但是基礎,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沒有修慈悲喜捨,你要破我見﹙斷身見﹚是極度困難的。

因為身見最大的特徵,就是分彼此,你是你,我是我,這是我的,這不是我的,經常在是我,不是我的見解、思考上作反應,有這樣的反應,就是沒有慈悲喜捨,就不可能斷身見﹙我見﹚。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是迷失的佛。

佛,是覺醒的人。

海濤法師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無毒鬼王成了財首菩薩

 

讀地藏經,才知道諸鬼也有很多的善鬼,還可以成為菩薩,現在就和大家講講無毒鬼王。

 

孝女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薩的前身,她到地獄找母親,遇到無毒鬼王。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10 法雲地
菩薩十地,是法雲地。十地菩薩修習『智』波羅蜜,入此聖境的菩薩,具足了廣大的教法功德力。

 

菩薩進入到法雲地,此時所表現出來的,這種佛的饒益功德的力量,要像那雲一樣。所謂的「法雲」,就是當什麼地方需要雨水的時候,它就下適度的雨,來滋潤大地,而不是過多的雨。

法雲地也就是說,這時菩薩所表現出來的道德修養,要能夠滋潤眾生,普雨天下。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9 善慧地
菩薩九地,是善慧地。就是說此地菩薩的智慧,要能達到任何表現的時刻都是利益的,
沒有傷害的,這才叫做「善慧」。像四地菩薩的「燄慧」,只是顯現的一種力量而已

「善慧」這種力量的顯現,要到達不會發生任何的傷害、後遺症、或者是缺點。結果只有利益,也就是所謂的饒益功德,這就是善慧地的境界。

眾生的心非常複雜,就像熱帶的雨林、種種叢林、種種相,第九地的菩薩都如實知,瞭若指掌,清清楚楚的。知眾生業力,觀眾生行,習氣種種相。對眾生有很深的觀察與同理,弄得清清楚楚。深滅智行,威猛其中。用神通力,破解眾生的因果律。幫住眾生要在因上幫,果是眾生個人要承受的,也是我們一生的功課。所以幫忙要在因上去幫忙,不要在果上幫。如果在果上去幫助,就會失去意義。有一個小冊為如何幫因。

如果在果上幫,自身反會受到因果律的反擊,反而擔業了。這是我們學九地善慧地,很重要的功課。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8 不動地


菩薩八地,是不動地。

十地的第一地,是「歡喜地」,得到第一地的菩薩,就非常歡喜。觀世音菩薩在第一地的時候,聽見千光王靜住如來說〈大悲咒〉之後,由一地就證到八地的果位——由初地「歡喜地」,跳到八地「不動地」。所以到八地的菩薩,才有真正的定力,才真正不動。

福慧具足方成佛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7 遠行


因此,菩薩七地,名為遠行地。

快到彼岸的世界,離凡夫生死已經很遠。
六地菩薩雖常能具足,還需要加行來引發,而七地菩薩則能
上一剎那入定,下一剎那出定。七地圓滿方便波羅密,方便為般若所攝,是從般若所起的大用。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是佛說法最後一部經,也是參與法會最浩大的一次,用佛眼觀都數不清。

但是,這一本經卻是佛門的基本經義,因為一個人的根本,就在於孝親與尊師。讀經最後要行經,行經才是知之成。地藏菩薩的願最大,但願與行都要相輔相成。

 

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5 極難勝地

 

菩薩五地,是極難勝地。極,是頂點;難,是說非常的困難;勝,是殊勝之意。得出世間智方便善巧能度難度故名難勝地。

五地菩薩修習『禪定』波羅蜜,法執和我執都已突破,也就是已經突破了煩惱障和所知障了,這不是世間的成就可以比擬的。

無論是天魔、陰魔、死魔,還是煩惱魔,如與此地菩薩相鬥,都不能獲得勝利。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4慧燄地

唯識宗一句話說:『所知本非障,被障障所知』

《華嚴經》云: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
菩薩四地,是燄慧地。在此地的菩薩,原來的菩提已經展現了,在這裡進入到智慧的修養,慧性熾盛如焰。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3發光地

發光地忍勝,慧火除諸冥。
修學菩薩的心地,要經過十個階段:第一是「歡喜地」,要時時播撒歡喜的種子;不要把不如心意、埋怨、厭惡的種子放在心上。

如果討厭某個人,就等於種了一顆「怨嫌」的種子;對一個人產生恨意,就多了一株恨的禍根,將來就會產生障礙,所以要去除這種心態。時常培養歡喜心、結歡喜緣,得「歡喜地」。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導教授師:勍法師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1歡喜地

  佛教的法門,照北傳系統的看法,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大乘是修菩薩道的。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蘭老師地藏經筆記  菩薩十地  2離垢地

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為大小乘佛教的中心。

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薩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

《華嚴經‧十地品》由於是詮釋登地的聖位菩薩於十地中,修行十波羅蜜及諸菩薩法的重要典籍,也是大乘佛教最富權威的一品經,故早在大乘佛教初期,西域天竺就有單行本在流通,名《十地經》,此經相當受古今中外的佛教學者重視。

tigercat2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